上阳网配资
国庆假期大家都出去嗨了吧?不管是去景区看人头,还是家附近逛公园,总归是趁着放假跟娃好好放松放松。悄悄问个比较扎心的问题——
这几天你跟娃因为看手机吵架了吗?
01
这些血压飙升的瞬间,你经历过吗?
真不是常爸故意扫大家的兴,该说不说,平时上学有固定作息,早上要早起、白天要上课、晚上要写作业,孩子用手机的时间被安排得明明白白,矛盾还不明显——
可是一到假期,节奏全乱了,手机立马就会升级为亲子矛盾的"导火索",家长忍不住的"狮吼功"大多也是因为电子产品。
不给看手机孩子就磨唧,各种讲条件,烦得你脑壳疼;
看手机没节制,路上看、景点看、吃饭看、回家 / 酒店还看,不管你做了多少旅行攻略,定了多有特色的饭店和酒店,娃的心思就一个:看手机;
约定的时间到了,他总能找出各种理由拖延,从 3 分钟到 5 分钟,再到 10 分钟……就是不按时交手机,能拖一秒是一秒;
你硬把手机拿回来,娃指定发脾气、闹情绪,动不动就找碴跟你吵架,好好的一天全毁了。

你看,一到假期,多少家庭因为手机上演"大战三百回合"。本来大过节的,就想休息休息,开开心心的,结果却因为手机手机闹得鸡飞狗跳,孩子委屈,家长生气,多不值当啊!
02
平时好好的,假期就失效,问题出在哪?
国庆假期能不能让孩子用手机?能。
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触电子产品,完全不让用不现实,也没必要。关键是 "怎么用"——得提前把规矩立好,让孩子知道 "边界" 在哪儿,这样才能既满足他的需求,又不让矛盾升级。

但很多家长肯定会说:"我们家有规矩啊!平时都跟孩子说好了每天只能玩多久,可一到假期就全乱了,还总跟我讨价还价、不遵守约定!" 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?
在我看来,大概率是咱们没考虑到假期的特殊性,比如假期作业少,孩子空闲时间多了,还按平时的规矩来,自然容易起冲突;没考虑遇到突发情况该咋办——亲戚来家里做客,孩子想跟表哥一起玩会儿手机,这时候该松还是该严?没提前说好,临时决定就容易吵起来;
所以今天咱就专门聊聊,国庆这种假期,该怎么跟孩子约定手机使用,给大家总结 5 条超实用、超接地气的规则,照着做,保准能少跟孩子吵好几架!
01
别随便扔给孩子一部 "裸机"!
这相当于提前埋雷
所以给孩子手机前,必须先做好这些 "准备工作",把 "坑" 提前填上:
打开 "未成年模式",先挡住一波暴力、低俗、不适合孩子看的内容,还能限制使用时间;
把不该看的 APP 直接删掉!留下的就是能看的,减少跟娃的扯皮;
提前设好"屏幕使用时间限制",到点就自动关机或锁屏,机器比你说话管用多了;
给手机的时候把规则跟孩子说清楚上阳网配资,这一步不能省事,让孩子知道 "这手机能干嘛、不能干嘛",他才会更配合。
之前常爸专门发过一篇讲手机怎么设置的文章《防沉迷:为防止孩子乱玩手机 /iPad,我悄悄更改了这些设置……》,里面有更详细的步骤,大家可以搜来看看。现在手机更新换代快,可能设置方法可能变了,这就是一个思路,大家自己多摸索肯定能搞定!

02
跟孩子 "约法三章":
时间、场所都定死,别含糊
很多时候孩子跟你扯皮 "能不能再玩一会儿",就是因为规则没说清楚,他才会一次次试探你的底线。所以一定要把 "时间" 和 "场所" 说死,别含糊。
比如:
关于时间:每次不超过 30 分钟,一天总共不超过 1 小时(可以分两次,比如下午一次、晚上一次);
关于场所:什么场景能看?什么场景不能碰手机?比如一家人吃饭的时候、去景点参观的时候(比如逛博物馆、动物园)、坐车的时候(会晕车,可以看看窗外风景,别一上车一脑袋扎在手机里)不能看手机。
提前 "打预防针",把规则一条一条跟孩子说透,说透,边界清晰,他会更愿意遵守。
03
手机最好有父母保管!
别让孩子带着身边
有家长觉得 "让孩子自己保管手机,能锻炼他的自控力",但说实话,这真的不现实——手机在自己手里,想玩的时候随时能拿出来,有几个成年人能忍住该不玩的时候不玩——这跟把老鼠放米缸里还告诉它"不许偷吃"有什么分别。

有个实验特别有意思,专门研究了 "手机存放位置对孩子专注力的影响",最后得出的结论让人很意外:
当手机放在孩子的桌子上(视线范围内)时,孩子做事情的专注力最差,很容易分心
当手机放在孩子的书包里(视线外,但能拿到)时,专注力稍微好一点,但还是会忍不住想;
当手机放在别的房间(比如爸妈的卧室)时,孩子的专注力最好,能专心做自己的事。
这意思就是:只要手机在孩子能看到、能拿到的地方,他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,基本没法专心做别的事。


所以,真别让孩子把手机带在身边,一会儿看一下、一会儿看一下。与其 "少量高频" 地给孩子玩手机,不如把时间集中起来 —— 比如一天分两次,一次 20-30 分钟,让他在规定时间里好好玩,不催不打扰;其他时间就把手机收起来,该看书看书、该玩玩、该出门就出门。
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,又不会让他总想着手机!
04
关注孩子玩什么
帮孩子辨别、排雷
互联网环境复杂,在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之前,父母一定要帮助把关。
尽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孩子用手机玩什么,接触什么信息。
经常跟孩子科普网络安全知识。告诉孩子:
涉及到转账、点击小广告、中奖等和金钱有关的、需要提供家人身份证号、家庭住址的,一定要避开。
不要和陌生网友聊天,网上任何让自己不舒服的言论,都要告诉父母,让父母保护自己。
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也不会掉下馅饼来,如果有,背后都有猫腻,要第一时间告诉父母。
总之,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敏感度,关心孩子接触的网络环境,帮助孩子健康使用手机。

(《都挺好》剧照)
05
搞个 "家庭电子产品公约"
签字画押!仪式感很重要
前面说的规则,不管是时间、场所,还是奖惩,最好结合自家情况细化一下,写成一个 "家庭电子产品公约"。
别觉得这是 "小题大做",仪式感很重要——白纸黑字写下来,再让你和孩子都签上名字,贴在家里显眼的地方,出门旅行的话干脆随身带着,孩子会觉得 "这是咱们全家一起定的规则,不是爸妈单方面的命令",接受度会高很多,也更容易坚持下去。
公约可以包含这么几个部分:
家庭底线(必须遵守的):每天总时间多少,每次多少,什么场景可以看;
孩子的空间(可以灵活的):表现好有无奖励;如果亲戚家的孩子来做客,或者出去吃饭聚会,是否可以多玩?
奖惩措施(做好了有啥好处,做错了有啥后果):公约遵守好有啥奖励;违反公约怎么个说法;如果故意撒谎、偷偷玩,又有啥惩罚措施;
意外应对方案(遇到特殊情况咋办):爸妈临时有事,需要孩子用手机联系,可以临时使用,但事情办完后要立刻还回来;如果手机没电了,就不能再玩了,不能找借口 "我还没玩够"等。
写公约的时候,一定要跟孩子商量着来,让他有 "话语权",等公约生效后,不管是孩子还是你,都要严格按照公约来。
写在最后
假期本来就短,与其跟孩子因为手机闹矛盾,不如提前做好准备,把规则定细、定清楚,让孩子知道 "边界" 在哪儿,搞定孩子的手机问题,真不用 "打仗"。毕竟孩子长大很快,这样的假期,过一次少一次,别让手机毁了本该快乐的时光呀!
关于手机使用问题,你有哪些困惑或者妙招,快来评论区聊聊吧,一起吐吐槽,取取经,育儿路上不单独。
重
磅
预
告
1
上阳网配资
加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